2007年2月13日星期二

好人,吃糖


又似一阵旋风,每当打开国内朋友的博客,稍微跟文化点边的人都要谈一谈他们对《三峡好人》的感受。并且反应都很雷同——好。
我在奥斯陆电影院是等不到了,于是在网上下载;圣诞节前就下载完了,一直没看,为什么?原因有3:
1、看完众说纷纭的“《黄金大波》”,伤了;张老师怎么堕落成靠“波”蒙钱的“主”呢?
2、又看《落叶归根》,又伤了;这国产电影让人担心哪!
3、为免再受伤,待心里承受力好一些再看不迟。
昨晚迟迟不能入睡,正好看看《三峡好人》。
看完更睡不着了。
我心中有愧啊,同志们,沉重,心情很沉重。(怎么感觉自己有点贪官被“双规”后忏悔的意思)。不是的,其实,作为一个远在他乡的青年,看到如同纪录片般真实的三峡移民工程;民工光着膀子干活,官员楼着女人跳舞。十几年前我去过重庆的长寿县,这回忆是那么亲切,却又是如此悲凉!
劳苦大众,为了政府的“劳什子”工程,被迫背井离乡,住一晚上一块二的旅馆,到处是破破烂烂,残墙断壁上的“拆”字,工地上叮叮当当的声音在山谷中回荡。真实啊,中国文艺青年的“G"点,又被贾同志摸中了!
想当年,张艺谋同学拍那些黄土地电影多感人啊,每出来一部,民众齐欢呼。现在成张老师了,反而让人失望了,这是怎么回事呢?
其实理由很简单,答案就在广大的民众心里,中国还没有像大国那样崛起,特别是中国文化艺术,需要实实在在的人做实实在在的事。
历史证明,群众的智慧,群众的眼光,始终是我们前进的方向!
当然,《三峡好人》并不是完美的。关于”小马哥“去”摆平一个人“前发糖的片断就让人莫名其妙。小地方人虽然没见过什么世面,在那个年代,还不至于去砍人前给人发糖的“怪举”。而且发的糖还特意说明是“大白兔”牌的。这充分说明贾同学对于商业广告和艺术的结合还有待进一步完善。
算逑,好人,吃糖吧,我就不吃了。

2 条评论:

匿名 说...

大白兔奶糖并不是什么广告,而是那个时代的一部分,虽然我没经历那个年代,但是在很多小说和电影里,都提到或者写道“大白兔”奶糖,那是当时那个物质贫乏的苦涩的年代中一点简单和微不足道的甜蜜。。。

李铁桥 说...

大白兔奶糖年代却不是发生在三峡移民的时代吧!

Sharper Image Coupons
Sharper Image Coupons